近日,西安市印发《加快推进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,提出到2024年,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成为全市加工贸易的核心承载地。高新区、经开区、国际港务区三个片区范围内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%,带动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3300亿元。
总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 采取“一园三区”模式建设
2021年9月,西安市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。为高标准、高质量建设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,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推动构建“3+2”加工贸易产业发展新格局,形成以高新区、经开区、国际港务区为核心的千亿级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;梯度培育西咸新区(空港新城)、阎良(航空基地)两个百亿级加工贸易产业集群,推动全市加工贸易产业体系相对完善、规模质量显著提升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增强,建成全国领先的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。
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,采取“一园三区”模式建设。其中,高新区片区10平方公里,东至西太路、西至纬三十八路、南至江太路、北至西安南站;经开区片区11平方公里,东至明光路、西至朱宏路、南至凤城五路、北至尚稷路(明光路至尚航五路区域);国际港务区片区16平方公里,东至西韩路、西至欧亚大道、南至港务南路、北至灞耿路。
高新区片区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新材料、精密机械等产业,打造全国和全球重要加工贸易承载区和示范区。
经开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零部件制造、光电子信息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、新能源等制造业,打造全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平台。
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智能显示、智能家电、粮油加工等产业,打造面向中亚、南亚、西亚国家的重要加工贸易产业基地和开放枢纽。
吸引附加值高、污染小产业聚集
根据《实施意见》,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将创新加工贸易新业态新模式,推动“加工贸易+临港产业”“加工贸易+电商”“加工贸易+再制造”“加工贸易+保税维修”等新业态、新模式快速集聚并向产业链两端延伸。
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外联动发展加工贸易,优化高新区片区、经开区片区现有加工贸易产业结构,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迈进。吸引境内外加工贸易企业将整机、零部件、原材料配套和研发结算环节向园区聚集,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、链条完善、规模提升。
推动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,构建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,并向“产品+服务”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领域转变;促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,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分离、外包非核心业务,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研发设计、第三方物流、融资租赁、信息技术服务、检验检测认证、分销仓储等外包业务及深加工结转业务。把握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整体战略布局,以高端产业为承接重点,以完善现有产业链条为支撑,支持各片区与沿海地区通过飞地、共建等模式布局加工贸易产业,建立特色优势产业“双转移”企业名录和项目库,吸引东中部附加值高、污染小的产业在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聚集。